看台湾如何推展闽南语 - 闽南文化

转文:

梁炯辉 2003.7.8
讲题大纲:
壹、前言
贰、為何要推展母语
一、从人性上来说
二、从人类文化上来说
参、母语在现实环境中的地位
一、母语在家庭环境中的地位
二、母语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
三、母语在教育环境中的地位
四、母语在学术环境中的地位
肆、如何推展母语
一、从心作起
二、从家庭作起
三、从学校作起
四、从社会作起
五、从政府作起
伍、结语


附录一 民国87年教育部公告标音符号系统
附录二 这般待遇叫臺湾人民如何消受得了?
附录三 行政院有必要成立「河洛文化事务委员会」
附录四 一人一信抢救臺湾河洛文化建立 「行政院河洛文化事务委员会」


如何推展母语(闽南语)

梁炯辉 2003.7.8
壹、前言
母语教育政策在九十年度正式实施,在此之前,早已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缓衝期,八十四年三月,教育部编印《国民中小学臺湾乡土语言辅助教材大纲专案研究报 告》,向全国中小学推荐了「TLPA」臺语音标,该报告之前言指出:「為使臺湾乡土语言免於消亡,教育部郭為潘部长曾於民国八十二年三月提出『母语教育与 乡土教材专案报告』,并积极推动乡土语言教育。」可见教育部推行母语教育政策,是在预见现行教育可能导致臺湾乡土语言之消亡,才积极进行的。此后,各县市 教育局乃积极进行母语教师的培训工作,许多教师也热烈响应,但是,首要的问题在不久之后便浮现了,那就是音标的使用,各地自行其是,多未採纳使用教育部推 荐的「TLPA」臺语音标。
民国八十七年五月,臺湾语文学会印行《臺湾语言音标》指出:「民国八十六年為了回应『国际标準组织』(ISO)之要求,由国语推行委员会受教育部命令,进 行多方的研商,再三斟酌,终於民国八十七年完成研讨与修订工作。一月九日,教育部以台(87)语字第8700579号函公告(附录一)寄达各相关之中央机 关、公私立大专院校、省市县教育厅局、各相关私人学术单位与学会等等。」从此,「TLPA」臺语音标成了教育部执行母语政策的法定标準音标。
然而,各地依然故我,自行其是,造成各县市教育步调不一,其影响所及,导致教师对参与培训的功效產生疑虑,进而观望,原本积极的心态,变成消极的应付。民 国九十年一月至二月,在教育部专案补助经费下,全国各地开办「乡土语言种子教师培训研习班」,结束前,曾作了一个调查,调查内容在了解参与者执行母语教育 的意愿,所得结果是否定的,导致教育部必须从民间考选专才,才能应付九十年度所缺母语教师的名额。如今,执行母语教育政策的层面,从九十年度到九十二年 度,从最初的一年级,到年底的九年国民义务教育毕业班以下(不含),七个年级皆须实施母语教育的阶段,所需母语教师的数量,从第一年的三千名,到年底的上 万名(初估质),这些数量的母语教师要从何而来?若论教育界自八十四年至八十九年的六年间,所培训的教师,在质与量上都不敷所需,则自九十年至九十二年短 短三年间,要如何培训出上万名质与量都能担当母语教育的教师呢?
贰、為何要推展母语
其实,培训上万名质与量都能担当母语教育的教师并不困难,本人专业从事母语师资培训工作已近十年,深知培训的困难不仅止於执行层面,心理层面上对母语教育 的疑虑与否定才是最大的障碍。「闽南语那需要学?谁不会讲?」「只要国语就好了,要母语干什麼?」「英语比较重要,学母语有什麼用?」「台语那有那麼高 尚?还能用来唱唐诗?」「唐诗不是用国语念的吗?闽南语念唐诗是硬拗的啦!」这些疑问到处可见,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层面的见解,而论及这些疑问的本质,我们 可以看到母语在社会大眾心目中的份量,简直微不足道,甚至於是卑微的、下贱的。但是教育部為何还将母语教育列為政策,倾全国之力来推展呢?就不才拙见,至 少有两个理由:

一、 从人性上来说:
语言能力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而培养个人社会行為能力最初的工具,就是母语。母语对个人的影响,在学龄前是无可取代的,透过母语,人类学龄前所应具备的学习 能力,得以完备。如果以一小时至少习得一个概念,满六岁的儿童便能具备52560个概念,这些概念是在母语的语言基础上面累积而成的。藉由这些最少的,又 是最基本的概念,当儿童届龄进入学校,才能适应新环境的各种刺激,进行新事物的学习。因此,1981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以母语作為教育工具的 专家会议,所得的结论:「母语是啟蒙教育最好的工具。」
基於上述,推展母语的教育,让学童在母语能力上进行学习,并藉著母语能力来建立语族间沟通用的第二语言能力,这是人类建立社会行為的第一步,也是最符合人性的啟蒙教育。


二、 从人类文化上来说:
母语是族群认同与生存的工具,累积族群歷代的智慧,让族群在世代交替与新环境的挑战中生存下来,也是非母语莫属。在闽南语族而言,自汉代以来,闽南语即保 存了汉语最古老的语言特色,使用闽南汉音诵读四书五经,吟唱唐诗宋词,写诗属文,也是四百年来,臺湾闽南语族最古老的文化传统。这些保存在闽南语中的文化 教育,一直是长者、老者最感自豪的文化资產,却在五十年的日本统治中几乎断绝了。紧接著五十年的国语政策,更断送了五十岁以下年龄层的母语能力,导致百年 以前的语言文化资產,缺乏新生代的传承;產生断层的结果,是闽南语族原有的语言文化活动能力,在现代文化活动中消失殆尽。连带的是,语言的活化石--闽南 语,真的成了化石,在将来的学术界中,想举个古汉语特色的例子,不仅是难,就算有人能举例,听得懂的也没几个了,这是学术界与世界文化史上最大的损失。
基於上述,推展母语的教育,让学童在母语能力上,传承闽南语族歷代相传的语言文化资產,是闽南语族在学校的母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闽南语族语言文化传承的不二法门。

参、母语在现实环境中的地位
五十年来的国语政策禁錮母语教育的作法,在八十四年三月正式结束。然而,母语教育政策虽基於「為使臺湾乡土语言免於消亡」而实施,并不代表母语教育就能使母语顺利地传承下来,也不代表闽南语族的语言文化能后继有人。何以如此,不才拙见如下:
一、 母语在家庭环境中的地位

现年五十岁左右的人,几乎是在两种语言环境中渡过他们的童年,在家中是属於母语的环境,在学校是属於国语的环境。这两种环境有非常明显的优劣的对比,母语 在学校教育环境中,被视為邪恶的语言,凡有母语行為,必须接受不同方式的处罚,有钱的罚钱,没钱的掛狗牌。操母语口音的人,在学校不可能有任何机会代表学 校参加国语演讲比赛。这种对比,在认知上,造成了「国语」是高贵的,「母语」是卑贱的。因此,他们的语言习惯在这种对比鲜明的环境中,倾向於习惯用「国 语」与下一代沟通,用「母语」与上一代沟通,其主要的目的,就在培养下一代以纯正的国语参与生存的竞争。
因此,母语在家庭环境中的地位,是属於老年人的语言,并不属於年轻人的语言,造成了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以「国语」為母语的现象。三十岁的人,童年既以「国语」為母语渡过的,母语语文的传承自然形成断层,语族文化即面临灭绝的危机。


二、 母语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

五十岁左右的人,在国语政策的影响下,於公开场合只使用「国语」不用「母语」,这种现象在学校、公家机关、法院等环境中尤其明显。前些时候,台中法院有一女法官因「查某」一词判人八个月的徒刑,还不得易科罚金,是这种母语歧视的标準案例。
民国七十六年,本人在台北市某私立中学教书,因使用闽南语吟诵唐诗,惹来国一学生当堂批判说:「老师為何用流氓讲的话来上课。」一位家长身兼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来舍下拜访,言谈间冒出一句:「闽南语真不入流,没水準。」母语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之卑下,可见一斑。


三、 母语在教育环境中的地位

三十岁以下二十岁以上的新生代,在面对母语与语言文化的传承,意愿并不高,主要因素在於他们的母语实际上是「国语」,而不是本语族语言,甚至於他们的第二 语言也不是本语族语言,而是英语、美语或日语。他们的母语能力既不是在母语环境中养成已如上述,因此,自然更加缺乏母语语文能力。由於人类逃避心理作祟的 影响,这一代的年轻人在担任教职时,面对母语教育配合度本就不高,对於母语师资培训的参与十分消极,学习态度散慢不专一,反而形成推展母语教育的阻碍。

四、 母语在学术环境中的地位

母语在经歷一百年来的禁錮之后,在整个学术界中早被冻结在北极冰宫之中,经有志之士多年来的多方奔走、呼吁,终於在八十六年解冻,於国立新竹师院招收第一 届「台湾语言与语文教育研究所」硕士班。在几经波折之后,才在五年后的今年,也就是民国九十二年招考第一届博士班,原则上是闽南语、客家语、原住民语各录 取一名。教育界正值用人之际,在人口比例上,佔台湾四分之三人口的闽南语,博士班只取一名,可见母语在学术界中备受钳制的困境。
在师资养成教育方面,各大专院校直到民国九十一年七月,才有清华大学教育学程中心基於教育部来函要求,首先开设「乡土语言」与「教材教法」二门课,各二学 分。在清华开设「乡土语言」课程之初,也因為教育部的多方考虑,数度变更课程的名称,先是「闽南语教学」而后是「闽南语」,最后才定名為「乡土语言-闽南 语」,列為选修课程。这二门课之一,高雄中山大学教育学程中心在九十二年也跟著开课,只是名称稍异,定名為「乡土语言」,列為必修课程。这两个学校因由不 才执教,在师资养成教育上,才能略具母语教育的专业水準。
為探寻各校情形,本人曾经去函徵询十多所大学院校,发现多未开课,少数一二个学校虽然开课,却不进用专业教师执教。经私下与学生交谈发现,非专业教师执教 的学校学生,其使用音标、阅读、查语言资料、母语溯源等的基本能力,并未获得适当的指导,可见母语在学术环境中的地位,是如何卑微与窘迫了。

肆、如何推展母语
母语的传承是人性的关怀,也是基本人权的尊重,就闽南语而言,推展母语的必要性如上所述,但是母语在现实环境中的地位,竟如上述之卑贱,这对於现行母语教 育的推展,形成了内在与外在的阻碍。内在的阻碍是指,闽南语族的新生代以说母语是自卑的,说国语是高贵的,更有甚者,乾脆打从娘胎就在学英语了,英语成了 新的贵族语言,英语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林立於全国各地,政府亦惟恐不及地精心设计,要将英语列為第二官方语言。在实施母语教育政策不及二年,正值扰嚷不 堪之际,中央政策摇摆不定,学校晋用「母语教学支援人员」时,亦多方打压、為难与鄙视所晋用的人员(附录二),造成有些「母语教学支援人员」在心灰意冷之 下,纷纷打退堂鼓。至此,原本风中残烛的母语传承,现在却真的被完全否定了,民间原本存在的培训活动,几乎停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推展母语,不才见解如 下:
一、 从心作起
学习之首要,在引起动机,因此,母语的发展,首先要让学者动心。闽南语语文的传承,最动人心弦的就是诗词吟唱,这也是四百年来,臺湾自有汉人,就已存在的 文化活动。从诗词吟唱(含诗词创作与作曲)的活动中,让人们深入体会语言、文学、音乐三者合一的美。因此,从学校、社团、社区作起,由县市政府编列专案经 费,鼓励各方办理诗词吟唱(含诗词创作与作曲)的比赛,得奖者可晋级比赛,如得县市级总冠军,即颁给百万巨额奖金与纯金奖牌,如此才能打造出人民对母语的 信心,母语文化才能有新的发展。
二、 从家庭作起
母语是家庭文化的摇篮,族群文化的建立,非母语莫属。闽南语族百年的摧残中,早被凌迟到连家风都不知是何物的地步了,也难怪闽南语族被称為没有文化的语 族,2002年12月18日的自由时报(附录三)有一篇专栏文章〈行政院有必要成立河洛委员会〉,文中作者对台湾各族群的文化活动独缺「河洛文化活动」深 感遗憾。本人也在2003年1月12日投书台湾最早的报纸(光绪11/1885年创刊)台湾教会公报,呼吁闽南语族「一人一信抢救台湾河洛文化」(附录 四)。然而,人们何其冷感,行政院根本就不屑於去回应你闽南语族的需求。如果,闽南语族人人冷感,连本族悠久的母语文化都不屑传承,完全消音,在现代政治 社会的形态中,又如何能取得任何有利的资源,来挽救、发展本语族的文化?
因此,母语的传承,必须从家庭作起,每个人在摇篮中,在母语的语言文化声音中长大,让每个人打从娘胎便拥有那最基本的母语能力。然后,进一步,在学校教育 中习得语言文化传承的能力,如此,诗词吟唱(含诗词创作与作曲)的活动才能拥有最基本的观眾群。才能让这种活动有发展的空间,等到发展达到一个程度,成為 纯艺术的表现,必能带给台湾一个具有本土个性的、创作性的文化艺术精緻的活动。
三、 从学校作起
学校教育担负了母语教育的职责,而闽南语族在各校学生中所佔的比例最高,桃竹苗除外,闽南语族所佔每班学生比例皆在百分之九十左右,更多班级是百分之百, 在现行体制中,学校无法為极少数学生特设个别教育的母语课程,只有少数跟从多数,学习多数学生的母语,因此,每班必然需要一位闽南语母语教师。九十年度母 语教育政策正式实施,虽然有录用「母语教学支援人员」的措施,但是,以教育回归教育的原则而言,这种措施必不长久,最后,每位班级导师必然要背负起母语教 育的职责。在三十岁左右的教师,几乎佔了全校教师一半人数的情况下,这些教师执行母语教育应参考以下作法:
(一)续聘「母语教学支援人员」,直到自己能接任為止,经费由教师自行负担,或争取学校
补助。
(二)积极参与母语师资培训,取得母语教师的资格证照。
(三)取得资格证照的方式必须比「母语教学支援人员」的录取方式更加严谨,以服人心。
从九十一年度下半年起,教育部规画各县市语文领域的国教辅导员进行各校母语教育的成果考核,其主旨应在维持各校母语教育具有一定的水準,何时进行考核尚不得而知,但各校教师不应再存有母语教育可有可无的心态,反而应积极配合,以补不足。

四、 从社会作起
母语教育最丰厚的资源是社会,在人力的支援上、经费的需求上都直接来自於社会。由於企业主充分利用地方上的各种资源,才能建立其企业的规模,营造其财富; 因此,各企业主应具有回馈地方的责任。而协助地方的文化建设,与其企业规模相呼应,进而培育晋用地方人才,提高文化素养,是企业主最重要的社会责任,而发 展母语教育是地方建设的基础。至於企业主如何参与发展母语教育的工作,不才拙见如下:
(一)提供经费,协助各校聘任专业教授,并办理在职教师母语师资培训活动。
(二)设立企业奖学金,鼓励并协助各校每季主办各种母语语文活动,诸如:闽南语诗词吟
唱、闽南语诗词创作、闽南语作曲、闽南语演讲、闽南语朗读、闽南语字音、闽南语
写作等比赛。
(三)企业所在地的人员晋用资格,增加母语评鉴项目,以提升母语在企业体中的形象,藉
此并能增进劳资和谐的气氛。
(四)各大企业聘任地方上的母语文化之专家学者,成立地区性及全国性「母语文化考查团」
,提供中央政府及各地方政府有关母语发展的建言,同时监督中央政府与各地方政府
对母语文化发展的成效,发动舆论,提供正确资讯给民眾,作為选举时投票之参考。


五、 从政府作起
诚如《国民中小学臺湾乡土语言辅助教材大纲专案研究报告》前言所言:「為使臺湾乡土语言免於消亡,教育部郭為潘部长曾於民国八十二年三月提出『母语教育与 乡土教材专案报告』,并积极推动乡土语言教育。」这是政府面对「国语政策」所引发母语消亡的危机时,所作的亡羊补牢之举。
眾所周知,在现代工商社会唯利主义之下,母语完全缺乏「钱途」之透因,再加上处在强势语言,如国语、英语、美语、日语等语言的竞争环境之中,母语理应消灭 殆尽。今天,因政府「浪子回头」,要从废墟中重建母语的文化传承,竟能见到民间母语文化的呈现,完全是少数民间有志之士费尽心思保存下来的成果,而这些成 果是他们捨弃青春年少,放弃高薪,又倾家荡產,苦心钻研,埋头苦干数十年后所得到的。因此,政府一方面应表彰这些人对母语文化的贡献,另一方面更应积极规 划母语文化振兴的措施。拙见如下:
(一)中央政府组织中应设立「河洛文化部」,主掌台湾二千万闽南语族(董忠司2003)母语
文化发展与教育事宜。
(二)地方政府组织中应设立「河洛文化局」主掌地方闽南语族母语文化发展与教育事宜。
(三)发展母语文化的精緻艺术,将美术、音乐、戏剧与母语文化结合起来,藉著举办全国
性母语文化之各项竞赛,颁予高额奖金与国家奖章,来提升母语文化的形象及其价值。
(四)设立各种母语文化艺术社团,加强母语文化艺术活动,由政府供给经费,积极培育母
语艺术人才,进军国际社会,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文化形象。


伍、结语
在座扶轮社社员,是地方上最卓越的人士,也是地方上经济繁荣的命脉,更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原动力,这份成就想必得来不易,看各位年岁也多是年届半百,可见各 位的成就是多少青春与血汗,点滴「粒积」而成。在此一奋斗的过程,请勿忘记,母语与语言文化在各位生命中的重要性,她是各位一生动力的源头,也是针砭现代 社会各种乱象的最重要的方法。我们希望我们的成就得到后生晚辈的敬仰;我们希望年老的时候,孙儿子女承欢膝下时,与我们说些最亲切的母语;我们也希望我们 看到的是相互扶持与疼惜,慈悲与「三疼」的家人之间的关怀;这些种种,都建立在母语与语言文化教育的基础之上,让我们在专注企业经营的同时,也為我们年老 的未来,营造一个人性化的社会吧!

附录一
民国87年教育部公告标音符号系统



附录二
这般待遇叫臺湾人民如何消受得了?
梁炯辉2003.4.9
母语教育政策於九十年度正式实施,自八十三年至九十年二月止,歷经七年之久,教育部未能就在职教师中,培训出适任母语教育的师资,不得已乃透过笔试与口 试,严格甄选二千多位民间贤能之士,担任全国各地国民小学的母语教学支援人员,以协助政府执行母语教育政策,免除了政府因政策无法执行的政治危机,其功厥 伟,政府应对母语支援人员表达深切的谢意,并深入追究教育部对母语师资培训不力,浪费公帑之责,以谢国人。
然而,母语教育政策实施不及一年,却因未编列经费以支应母语支援人员工作薪资,而以「2688专案」之综合经费勉强支应,导致臺中县政府(全国绝不仅此一 个案)积欠母语支援人员薪资,上学期自九月至十一月薪资直到十二月才发放,十二月薪资至二月才发放,一月与下学期二月至三月底的薪资至今仍未发放。不但严 重影响部分全心投入的支援人员一家生计,更令支援人员深自感叹,他们所受的待遇,连「临时工」都不如。反观英语教学人员则无不按时授薪,更令识者感叹母语 支援人员倍受歧视的事实。
不仅如此,母语支援人员因政府政策不明确,造成二次面临解聘的窘境,即上学期第一次被告知将在九十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解聘,并要求母语支援人员必须交出该 学期学生的总成绩与评语,以示完成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下学期第二次被告知将在九十二年五月二日解聘,有的学校则在五、六月底解聘,同样要求母语支援人员必 须交出该学期学生的总成绩与评语,并加速赶课,以示完成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以母语支援人员振臂呼应政府的需求,歷经严格的笔试与口试而取得任用资格,进而 受聘於各校,相较於他们对国家的伟大贡献,却面临各校这种不定时解聘的待遇,不才见解如下:
(一)这岂不是政府失信於人民吗?
(二)这又将如何叫母语支援人员安下心来设计教材以配合适当的教法呢?
(三)这岂不直接的影响教学品质的吗?
(四)这岂不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果吗?
(五)这岂是学校教育应有的作法吗?
(六)这难道不是教育部缺乏配套措施所造成的后果吗?
依据支援人员参与母语教学工作时应有教学活动的设计,是由母语支援人员执行有关教材教法的教学,该班教师必须在旁协助母语支援人员,主动配合教学活动,协 助指导该班学生深入学习。然而,各班教师真如此配合吗?在母语课程教学活动中,该班教师多袖手不观,有的批改作业,有的甚且根本就不在场。以如此专业的课 程,连教师在旁看著学习都学不会(查访所得事实如此),竟完全由母语支援人员独立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他们的鐘点费却只值二百六十元?而这二百六十元 又是从原本设计的三百二十元削减下来的,所依据的法令竟是教育部92年1月14日台人(三)字第0910199696A号函。试问:母语教育真有那麼贱 吗?连正规教育培训出来的教师都无法现学现教的专业课程,竟是那麼便宜!这合乎逻辑吗?果真如此,制定母语教育政策的教育部岂非尽是庸才?岂不应该总体辞 职以谢国人?
母语教学支援人员对母语教育政策的贡献至深且鉅,政府应正视母语支援人员倍受歧视的事实所可能引起负面的影响,并提出配套措施以导正社会对母语教育的观 念。因此,综上所述,建议立法院袞袞诸公,既在其位就当善谋其政,基於监督政府的职责,更基於母语教育是专业的教育,应责成教育部速研配套措施:
(一)以经常费编列母语教学支援人员之经费,并以专业层级从优编列待遇。
(二)以至少三年的时间约聘支援人员,以取信於民。
(三)在职教师成為合格的母语师资(必须比照支援人员以同样程序或更严格的
方式招考)之前,各校必须完全聘任已有合格的支援人员执行母语教学,
以示教育部对母语教育专业的尊重。
(四)研议奖励办法,由中央政府每年公开表扬对母语教育有功的支援人员,以
示政府对母语教育政策的重视。
(本文為社团法人臺湾汉学教育协会抗议行政院文,并刊载於台湾教会公报2003.4.27第2669期)

(自由时报2002.12.18)

附录三
行政院有必要成立「河洛文化事务委员会」

附录四
一人一信抢救臺湾河洛文化建立
「行政院河洛文化事务委员会」
梁炯辉 2003.1.1
昨日,王老师带来了一则自由时报的报导(附件一),上面刊载的是张裕宏教授对设立「河洛委员会」的倡议,拜读之后,内心颇為感慨。
河洛人在臺湾建立了汉人的歷史,也奠定了臺湾汉化的基础,四百年来,有志之士秉持著民族文化不可灭的意志,坚持河洛人用河洛话传承四书五经的教育,因此, 让明代保留在臺湾的汉学,得以传承至今,也為臺湾保存了河洛人的语文教育特色,这是非常珍贵的臺湾最早,又最本土的文化传承。


臺湾的统治者,歷经满清政府二百八十年,加上日本政府的五十年,这些异族统治了臺湾河洛汉民族三百三十年,虽曾想尽办法消灭这种传自中古以来的河洛话语文 教育,却差那麼临门一脚就成功了。万万没想到,这最终的一脚,却是由同属汉族的国民政府补上的。五十年的国语政策,加上白色恐怖的统治,终於断送了一丝尚 存的河洛话语文教育,导致这新一代的河洛人连自己的母语都不会讲了。河洛人在往后的F世代中,还有什麼辨识的标誌呢?这就是臺湾文化发展史上,活生生的语 族灭族计画成功的案例,也是世界史上最值得一书的记载,世界五大文化中仅存於臺湾的河洛汉语语文教育的文化,在臺湾歷代的政权中消失了,这是世界性的今日 文化界最大的损失。


在经年从事臺湾河洛话语文教育研究的生涯中,我清楚看到河洛灭族计画在各界推波助澜之下,河洛族群的标帜--河洛话,消失在资本主义物化的社会中,取而代 之的是美语。族群的文化本质,也因此由汉化逐渐转变為美国化。臺湾一千六百万人之眾的河洛人,在文化认同与语族重新定位的行动中,逐渐转向,态势之明显, 令人忧心。然而,从政治界、教育界、学术界这些足以影响人文思想方向的总体规划,就是朝著这样的方向走,公权力所到之处,河洛人原有的族群认同能不崩解 吗?张教授忧心在大安公园已看不到河洛文化,这不也是必然的结果吗?


虽然,枯木确实难撑颓厦,然而,民族的尊严与骄傲却支撑著我与拙荆继续走下去,因為不忍心河洛文化就在吾辈手中断绝。二○○二年九月一日,中壢青云技术学 院举办「2002民视台语文研讨会」中(附件二),面对近四百位来自臺湾各地关心河洛话的文化人面前,我大声疾呼:「建立行政院河洛文化事务委员会」,用 臺湾一千六百万河洛人所缴的税金,来发展河洛人的民族文化,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国家理当积极筹划,何况事关河洛语族文化兴亡,有志之士理应相為呼应才是。 如今,欣见张教授亦有此一真知卓见,提出良心的呼吁,期盼河洛语族全体,亦有相同的体认,同心协力来催生「行政院河洛文化事务委员会」。
谨此呼吁,凡我臺湾河洛民族,一人一信寄行政院院长,一则抗议,一则倡议:「我是臺湾河洛人,抗议中华民国政府蔑视河洛人的文化发展,我倡议务必建立『行政院河洛文化事务委员会』。」


附件一:
自由时报2002.12.18十五版

附件二:

2002.9.1青云技术学院举办「2002民视台语文研讨会」
附件三:(人一信样本)


敬爱的行政院游院长您好:
不才是臺湾河洛人,敬谨抗议中华民国政府蔑视河洛人的文化发展,不才并倡议务必建立「行政院河洛文化事务委员会」,以推展臺湾河洛文化。谨此
敬颂
政安
并祝
新年快乐
不才
梁炯辉敬上 2003.1.1